这几天市场氛围又冷却了不少,相信大家都发现了,二级交易有一个局限性,价值基本体现在价格上,更别说还有被砸盘、被割韭菜、被cx站岗、被监管的风险了。

是时候分点精力去研究研究项目了,一个个的项目,真的是不少。到底作为用户的我们,该如何筛选优质项目??
宝哥最近也在思考和研究这个,给大家整理一下。
1. 艺术性或美感
符合审美的东西天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,比如美女、美景、王心凌。。。跑偏了,就说说之前宝哥记得故纸堆有个什么星光岚雾图就挺火的,都是很多人一见就喜欢,先不说别的,买了再说,这就是长在用户审美上的效果。
相反,如果内容太令人不适,就算是价格炒到天上,没有共识、不好意思拿来社交使用,这项目也没有自己的生命力。
- 美感:好看吗?符合大众审美吗?吸引人吗?
- 制作:在制作成本上2D<3D,静态<GIF<视频+音效,代码生成类的还有一个代码排列费用,这些藏品形式直接关系到藏品的质感和内在价值;
- 稀有度:生成类的作品会有不同配件的稀有度比例;
- PFP类作品:还要考虑适不适合当头像,符不符合社交装x属性;
- 版权归属:归属个人的(版权品)项目加分。
2. 项目方
项目方是一个项目的主导,就像一个公司其老板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发展,所以说,看一个项目是否能走得长远,以什么风格发展,有没有后劲,还得看项目方。
- 背景:核心团队在业内的能量大小,有没有资源和能力?
- 意识:对数字藏品、区块链技术、艺术风格、WEB3.0以及项目的理解,奠定了项目的基调;
- 策略:项目方对于项目的预设、路线是什么样的?
- 关系:与平台、合作方的关系,是否可以为该项目加成、提升影响力?
- 官媒:社交媒体的触及面,被转发、点赞和评论的热度。
3. 运营能力
- 路线图:路线清晰、执行到位、及时修正?虚实结合、实体赋能?路线图有没有提升项目内在价值?外卷or内卷?
- 赋能权益:空投、优先购买权、社区投票权等;
- 影响力:品牌联名、名人站台、宣传等对知名度的提升;
- 应用场景:有P2E或者元宇宙应用加分;
- 社群管理:社群规模、社区互动、社群沟通(乐意听取社群意见并及时调整);
4. 社区活跃度
NFT 项目当前最重要的是共识,非常依赖于社区及市场的活跃度,社区的活跃程度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潜力与成败。
- 互动:与项目方和成员间的互动,是和谐的、积极的吗?
- 氛围:友好互助?还是剑拔弩张?
- 热度:是否在社区内热烈讨论?讨论项目发展、参与项目活动?还是只在聊赚w?
- 感受:身处社群感受?有没有归属感?
5. 潜在收益模式
流转模式
如同国外百分之八九十的 NFT 项目都是在Ethereum链上发行,并在OpenSea二级市场交易的。绝大部分 NFT 圈的玩家都集中在这两个平台。
在国内的话,目前的情况,流转模式重要的还是得选择热门的、有人气的平台。未来也许是文交所,不论如何,需要往头部的地方去。收益模式
在国内的流转这个尺度不好把握的前提下,也有一些项目选择通过商业联名、实体联合的方式,为俱乐部会员带来相匹配的权益和收获。

戛然而止。宝哥头发要掉了。
再啰嗦一句,知进退,少看看二级,多看看项目。看看元宇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