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汇编、节选数个主流媒体近来对NFT、数藏相关的报道,着重关注当下国内对于NFT、数藏的政策解读。
关于NFT的政策面消息
1.官方三协会发文《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》
目前国内对于NFT的监管,影响最大的为2022年4月13日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,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,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,防止价格虚高背离基本的价值规律,支持正版数字文创作品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。
2.香港证监会SFC发文提醒NFT投资风险和管制
6月6日,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(SFC)发文提醒投资者,NFT与其他虚拟资产一样面对较高的风险,包括二手市场流通性不足、价格波动、定价欠缺透明度、遭黑客入侵及欺诈的风险。投资者应注意这些风险,如未能完全理解NFT和承受潜在亏损,便不应投资于这些资产。

SFC认为,有些NFT跨越了收藏品与金融资产之间的界线,例如有着与“证券”或尤其是“集体投资计划”下的权益相类似的结构的细分化或同质化NFT。如某NFT构成了集体投资计划下的权益,推广或分销NFT便可能构成“受规管活动”。任何人如要进行受规管活动(不论是在香港或以香港投资者为对象),除非获得豁免,否则须获香港证监会发牌。
3.福建省发文交易场所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
6月10日,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肯定了该文件的真实性,该负责人表示:文件要求的是福建省交易场所不得开展NFT交易相关活动,不过市场中很多做NFT的平台,不属于文中所指交易场所范畴。《提示函》指出,近期市场出现大量NFT(Non-Fungible token,非同质化代币)产品,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应用,金融化后容易与诈骗、炒作、洗钱等非法活动关联,引发连锁风险。要求福建省交易场所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。“目前我省尚未批复任何交易场所从事NFT相关业务,交易场所不得擅自上线NFT相关交易品种、违规从事NFT相关交易。

添加图片注释,不超过 140 字(可选)6月12日消息,一张《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》(下称《提示函》)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,该文件提及为防范交易场所违规参与NFT活动风险,就福建省交易场所涉NFT相关活动作出“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、不得违规变相参与NFT活动”等四条提示。
关于数藏的政策面消息
1.人民日报发文提倡“善用数字藏品,拓展应用场景”
2022年06月10日,《 人民日报 》 第 10 版:《善用数字藏品 拓展应用场景(微经济)》

添加图片注释,不超过 140 字(可选)结论语:数字化时代,善用数字藏品的正向价值,让其远离炒作,就能激发更多新动能,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选择。
2.证券时报记者发文“警惕数字藏品交易风险” ——非官方政策
缺乏有效监管的交易、波动极大的价格,都显示数字藏品交易蕴藏着巨大的风险。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建议,对数字藏品缺乏了解的用户,最好不要参与资质不明平台的产品交易。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。由于元宇宙、数字藏品等概念较为新潮,颇受年轻人,尤其是“00后”等群体热捧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许多数字藏品平台的主力用户,正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和中老年人。“数字藏品平台最主流的用户是三类,除了真正的NFT爱好者,还有学生、中老年人。很多学生和中老年人被不良机构蛊惑,把数字藏品当成股票一样炒作,或者当成比特币,认为一定会涨。”梁龙说。
在各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上,投诉在数字藏品交易中遭遇资产损失的学生群体不少。其中不少学生是抱着交易数字藏品“赚点钱”的念头进入,但他们不仅没能赚到钱,反而遭遇大额损失。记者了解到,此前,许多数字藏品平台对于用户参与交易并无年龄限制,或限制较为宽松。近期才逐步加强了对年龄的限制。
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:数藏大航海